001.jpg    

唐代煮茶法,早已失傳,我們僅能從文獻中略知一二。據陸羽「茶經」所記,

當時的煮茶法是這樣的:

炙茶:用鐵夾或竹夾夾住團茶,放在微火上慢烘,使茶身膨脹略呈彎曲即可,

         然後放入紙囊〔即紙袋〕中冷卻。

碾茶:將團茶放入磨臼中研磨,再用羅合〔即篩器〕篩出茶末儲存備用。

釜與風爐:煮茶需用釜〔即鍋子〕輿風爐。風爐多為銅、鐵製,下置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灰承。

煮茶:釜中煮水。煮水分為三沸,水泡由釜底上冒、微有響聲為第一沸

         此時用鹽杓盛一杓鹽投義;再等到釜中邊緣水泡如泉湧般上冒就

         是第二沸;此時應從釜中取出一瓢湯,然後放入茶末,稍後湯如

         浪濤般翻滾是為第三沸;此時則需將剛才第二沸所取出的湯倒入,

        使翻滾的湯止沸。

分茶:茶煮好後,將之分酌各茶茶碗中,分茶時宜注意「沫」與「餑」

         要分配均勻〔厚的沫稱為「餑」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陳寶 的頭像
    陳寶

    羽萱茶道教室

    陳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