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eb 23 Sat 2013 11:31
無我茶會會歌
- Feb 23 Sat 2013 11:21
楊乙芳與楊鎮宇泡茶圖
- Oct 13 Sat 2012 21:05
茶圖欣賞
《敬茶》
《品茶》
《泡茶樂》
《茶濃情更濃》
《茶香琴韻》
《愛茶之家》
《獨享》
《雙飲》
- Jul 07 Thu 2011 10:26
無我茶會簡介
一、認識無我茶會
1.無我茶會是台灣發起的一種茶會形式,於1990年正式推出, 隨後演變成中
(两岸)、日、韓、 新馬、美國、義大利等地區的茶文化活動,如今每兩年在
一個國家或地區舉辦一次大型的國際無我茶會。
2.無我茶會的茶會形式是:大家攜帶簡便的茶具、事先裝好茶葉與熱水,席地圍
成一圈泡茶、奉茶、喝茶。於喝完最後一道 茶時,聆聽 一段音樂或靜坐,
然後收拾茶具,結束茶會。
3.何謂「無我」?
簡單說,就是「無私」的意思。深一層說,是指「我」瞭解「無」的眞意,進而
追求「無」的茶境,使無我茶會日新又新、進步再進步。
4.無我茶會的「七彩虹」會旗有何意義?
七彩虹→代表無我茶會圍成一圈又一圈泡茶、生生不息的現象。 圈外的空白→
代表彩虹未產生前的原始的「無」。 圈內的空白 →伐表彩虹生成後,又幻化為
無色光、消融為「無」。 整體意義:以「七彩虹」象徵無我茶會不斷追求進步
的目標與理想 。
二、無我茶會如何進行
1.寄發公告
舉辦「無我茶會」之前,主辦單位會擬好一份「公告事項」,寄發給参加茶會
的人。 因為茶會當天,現場是不設指揮與司儀的,一切都依照這份「公告事
項」行事。
2.排座號
茶會開始前,工作人員先預估參加泡茶的人數,排好座位號碼牌。由1 號、2 號、
3 號…依序排成一圈,如果人數衆多,就排成二圈、三圈或更多圈。
3.報到與抽籤 参加茶會的人抵達會場,即可辦理報到、抽籤、對時及領小紙杯。當「泡茶時
間」一到,您就要自動回到自己座位開始泡茶。至於 坐姿,跪坐、盤坐或 攜帶
一張小摺椅就坐皆可。
4.擺設茶具
您依籤號找到自己的座位後,便可將茶具擺設出來。茶葉是事先裝入 壺內,熱水
是出門前灌好,如果晚上舉辦的無我茶會,另外要攜帶一盞照明燈。
5.茶具觀摩與聯誼
擺設完茶具,就可起來走動,這段時間稱為「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」。可觀賞別
人帶來的的茶具,也可與茶友相互問候與交談或拍照。
6.泡茶 奉茶 喝茶
第 1 泡茶:
當「泡茶時間」一到,您就要自動回到自己座位開始泡茶。至於 坐姿,跪坐、
盤坐或 攜帶一張小摺椅就坐皆可。
第 1 道→奉茶:
茶泡妥後,出去奉茶:走到左鄰第一位茶友正前方時,將第一杯放在他泡茶巾第
一個位子上,第二杯放在…。奉茶時不必說「請喝茶」與「謝謝」,杯子放妥後,
只要相互行鞠躬禮即可。
【杯位放置方式】
〔對方在座,以半蹲方式正面正向與他行禮。對方站立,以站姿與他行禮。
對方奉茶回來,在茶席旁與您相遇,也要行禮。茶席無人,不必行禮〕
第 1 道→喝茶: 自己茶席上四杯茶到齊後,就可開始喝茶,哪一杯先喝並無規定,由您自己決定。
第 2 道→泡茶:喝完第一道茶,您就可以沖泡第二道。茶湯泡妥倒入茶盅後,再從茗袋取出四個小
紙杯取出。
第 2 道→奉茶:
端着小紙杯奉茶給現場的觀眾。奉茶時,不必說「請喝茶」,點頭微笑已表達心意。
第 2 道→喝茶:
觀眾取紙杯喝茶,也不必說「謝謝」,點頭微笑即可。
第 3 道→泡茶:
奉完觀眾四杯茶,回座位後繼續沖泡第三道。
第 3 道→奉茶:
持茶盅奉茶:端茶盅出去一一倒於自己上次奉出去的左鄰三位茶友的杯子內,回座
位後, 也為自己倒上一杯。
第 3 道→喝茶:
自己茶席四個杯子都有了茶湯,就可一一取杯飲用。
第 4 道→泡茶:
喝完第三道茶,沖泡最後一道:第四道。
第 4 道→奉茶:端茶盅奉茶:將茶湯倒入觀眾手中的小紙杯內,但不以上次所奉的觀眾為限。奉茶
第 4 道→喝茶: 觀眾喝茶。
7.品茗後活動
最後一道茶喝完時,大家坐在原地,聆聽3~5分鐘的音樂演奏或靜 坐,稱為「品茗
後活動」,因視為品茗的一部分,所以音樂的開始 與結束,都不要鼓掌。
8.收杯「品茗後活動」結束,每人將茶席上用過的杯子略作擦拭,然後出去將自己奉給左鄰
茶友的杯子收回。
9.收具
回到自己座位後,將茶具一一包好,收入品茗袋內。
10.茶會結束
收拾好茶具,就可結束茶會。大型無我茶會通常會安排合影 留念,小型茶會則就此
三三两两離開。
三、無我茶會七大精神
1.無需指揮與司儀→遵守公共約定
無我茶會的進行,一切都依「公告事項」行事,現場不設指揮與司儀,於無形中讓
大家養成良好習慣。這是無我茶會「遵守公共約定」 的精神。
2. 抽籤決定座位→無尊卑之分
泡茶座位由抽籤決定,人人無分地位高低,抽到幾號就坐幾號, 隨遇而安。這是無
我茶會「無尊卑之分」的精神。
3. 茶具與泡法不拘→無流派地域之分
大家攜帶何種茶具與泡法均無限制,人人無分種族、宗教、流派…都可參加。這是
無我茶會「無流派地域之分」的精神 。
4.依同一方向奉茶→無報償之心
無我茶會採單邊方式奉茶(一律向左或向右奉茶),無所為而為奉茶。這是無我茶
會「無報償之心」的精神 。
5.接納欣賞各種茶→無好惡之心
無我茶會要大家以接納與欣賞的心來喝每一杯茶,不能因某種茶 您平日不喜歡,
就不喝它或排斥它。就這是無我茶會「無好惡之心」的精神。
6.努力把茶泡好→求精進之心
平日要努力將泡茶練好,否則参加無我茶會時把茶泡得很難喝, 不但對不起別人、
對不起自己、也對不起茶。這是無我茶會 「求精進之心」的精神。
7.席間不語→培養默契.體現團體律動之美
無我茶會從泡茶開始後就不可以說話了,寧靜也是一幅很美的畫面:大家靜靜的
一個動作接一個動作進行,就像一條無形的絲帶牽引着, 展現一波又一波的律
動。這是無我茶會「培養默契.體現團體律動之美」的精神。
- Jul 06 Wed 2011 12:53
五福茶法簡介
一、前言
台灣茶的清、香、甘、甜、醇,最是令人難忘;一個泡茶者泡茶時,若能加入優美的
扣杯動作,閒情氣定地展開泡茶、奉茶、喝茶,視覺之 「美」、味覺之「香」、觸
角之「喜」... 必能由然而生。 那不就是我們平 日所努力追求的自在、歡喜的「茶境」
嗎?「五福茶法」就是要表現這種理念與感覺的一種茶法。
二、茶法特色
「五福茶法」的特色,就是行茶時,將五種扣杯動作喻示「五福」,融入小壺茶法中。
所謂「五福」即:吉祥單扣杯〔喻示諸事吉祥之「福」〕、 觀音雙扣杯〔喻示觀音庇
佑之「福」〕、飛天雙扣杯〔喻示飛天報喜之「福」〕、如意單扣杯〔喻示如意年年
之「福」〕、自在單扣杯〔喻示自在一生之「福」〕,故曰「五福茶法」。
三、準備
1.茶及主茶器:包括茶壺、茶盅、五套茶杯組〔含口杯、聞 杯、杯托〕、電茶壺
〔或熱水瓶〕等。
2.輔茶器:包括泡茶巾、茶巾、茶荷、渣匙、水盂等。
四、行茶流程
1.泡茶者:溫壺→備茶→賞茶→溫盅→置茶→聞香→沖泡→燙聞香杯→燙口杯→分
茶湯入聞香杯→口杯蓋於聞香杯上→扣杯翻轉聞香杯與口杯〔使用五扣
杯法〕→奉茶。
2.客人:將聞香杯內茶湯倒入口杯〔聞香杯內轉兩圈後提起即可〕→喝茶。
五、五扣杯法
. 1.吉祥單扣杯
取一聞香杯置於壺盅與茶巾之間中央處〔稍偏右方〕,再將口杯覆蓋於聞香杯上。
此時右手大拇指扣住口杯底部,其餘四指扶住聞香杯邊沿, 然後 單手瞬間向左推
轉。
2.觀音雙扣杯
取一聞香杯置於壺盅與茶巾之間中央處,再將口杯覆蓋於聞香杯上。此時雙手大
拇指同時扣住口杯底部,其餘各指扶住聞香杯邊沿,然後雙手瞬間向內翻轉。
3.飛天雙扣杯
左右手同時各取一聞香杯置於壺盅與茶巾之間中央處,再同時各取一口杯覆蓋於聞香
杯上。此時雙手大拇指各扣住一口杯底部,其餘各指扶住聞香杯邊沿,然後雙手瞬間
一向左、一向右推轉。
4.如意單扣杯
取一聞香杯置於壺盅與茶巾之間中央處,再將口杯覆蓋於聞香杯上。此時右手食指與
中指成v形夾住聞香杯,然後單手瞬間向左翻轉。
5.自在單扣杯
取一聞香杯置於壺盅與茶巾之間中央處,再將口杯覆蓋於聞香杯上。此時左手輕扶口
杯身,右手握住聞香杯身,向左翻轉。
六、注意事項:
使用「五福茶法」時,須具歡喜心,動作要輕柔,扣杯要有韻致,如此才能將本茶法之
優雅與美感,完整的表現出來。
- Jul 06 Wed 2011 12:52
羽萱茶薰法簡介
一、起源
茶薰是古代民間治病、養生的一種方法。古早時期,人們利用樹葉、青草、茶葉... 等材料,熬水薰腳底、敷手足、泡浴全身,以達到減輕壓力、消
除病痛的作用,這是茶薰法的起源。
二、功效
〔一〕經科學研究證實,茶葉本身有益身體健康,所含兒茶素、茶多酚、胺基酸、皂素、維生素... 等,具有保健及預防疾病之功能。尤其茶葉
中的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,用它洗臉能清除油膩、收斂毛孔、抗皮膚老化等功效。
〔二〕羽萱茶薰法,乃是利用茶葉多種保健功能,導入茶藝中,以達疏經絡、調血氣、消脂、美容、預防感冒等效果:
1.薰臉:
可使顏面毛孔順利排出毒素,增強皮膚彈性,促進皮膚細胞迅速新陳代謝,延緩皮膚老化等,故具有美容作用。
2.薰眼:
眼氣通於肝,肝氣能滋潤眼球,改善視力。同時茶葉中的維生素c等成分,能降低眼球晶體混濁度,故薰眼對明目有積極的作用。
3.薰鼻:
鼻氣通於肺,肺氣能使各臟腑產生抗體,預防病邪入侵,故薰鼻對感冒、鼻炎等有預防功效。
4.薰耳:
耳氣通於腎,腎氣能滋養骨髓,使元氣充 足。一般老人腎氣不足,薰耳有
改善作用。
三、做法
本茶薰法的做法是:當您泡茶喝完最後一道時,將剩下要倒掉的茶葉,繼續沖泡用
來熏臉、薰眼、薰鼻、薰耳之用。
- Jul 06 Wed 2011 12:28
一杯茶
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的一位禪師。有一天,有位大學教授特來向他問禪,他只
以茶相待。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賓的杯中,直到杯滿,而後又繼續注入。
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溢出杯外,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,終於說道:
「已經漫出來了,不要再倒了!」
「你就像這隻杯子一樣」南隱答道:「裡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。你
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,叫我如何對你說禪?」
- Jul 06 Wed 2011 11:44
不作不食
百丈是中國的一位禪宗大師,經常與門人一起工作,除草、掃地、砍柴,無所
不做,即使到了八+高齡,仍然照做不誤。他的門人見他年紀大了,不堪勞動,
但勸他休息他又不聽,於是想了一個辦法,把他的工作用具掩藏起來。
這位大師當日沒有做工,但也沒有吃東西。第二天如此,第三天亦然。「他也許
是我們藏了他的工具而生起氣來了」他的門人如此猜測道。「我們最好還是把工
具放回原處吧。」他們這樣做了,於是,這位大師又工作了,同時也吃東西了。
到了晚上,他對大家訓示說: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。」
- Jul 06 Wed 2011 11:34
無水無月
千代能尼師在圓覺佛光大師會下學禪,久久不能獲得參悟的結果。
一個月明之夜,千代以一個舊桶提水,偶因桶箍破裂而桶底脫落,豁然獲得了大
自在,作了一偈,以記其事:
扶持舊桶,桶底忽脫。
桶裡無水!水中無月!
- Jul 06 Wed 2011 10:51
天堂之門
一位名叫信重的武士向白隱禪師問道:「真有天堂地獄嗎?」
「你是做什麼的」白隱問他。
「我是一名武士」他說。
「你是一名武士?」白隱叫道,「什麼樣的主人要你做他的保鏢?看你的面孔
猶如一名乞兒!」
信重聽了非常憤怒,正要拔劍而白隱卻繼續說道:「噢,你有一把劍!你的武
器也太鈍了,砍不下我的惱袋。」正當信重拔劍的時候,白隱說道:「地獄之
門由此打開!」
這位武士聽了他的話,覺得這位大師頗有道力,於是收劍向他鞠了一躬。「天
堂之門由此敞開!」白隱說道。